Painting by listed Hong Kong artist Wu Yi-sheng (伍彝生) (1929-2009 )
伍彝生 1929年生,廣東台山人。60年創辦彝生畫苑授徒至今,84年以藝術家身份從香港移民多倫多。對花烏、山水、人物、素描無一不精,尤其繪寫孔雀獨步藝壇。現為加拿大中文學院大專學部美術系課程設計主任、安省中國美術會永遠名譽會長、澳洲維多利亞國家畫廊永遠會員。曾在香港大會堂、藝術中心、雪梨市政廳、坎培拉國立大學、業勿特市政廳、喔太華市政廳、多倫多中國美術館及日本、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等個展二十余次。94年加拿大國家文明博物館收藏其國畫孔雀及牡丹花各一幀,95年榮獲加拿大國慶委員會頒獎杰出成就獎,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局主辦世界華人書畫展榮獲參展資格作品,孔雀被廣東麥科特集團收藏。傳略收入大型辭書《中華人物辭海》、《北美華裔藝術家名人錄》。
著名嶺南派畫家伍彝生於2009年8月6日 在多倫多病逝
著名嶺南派畫家備受藝術界尊稱為孔雀王的伍彝生老師,今日零晨1時在多倫多西區醫院病逝,遺下兩子兩女與兩媳兩婿及7名外孫。由伍老師創辦的墨韻琴聲館書畫會原訂於本週六(8月8日至8月13日),在 大多倫多文化中心舉行的會員書畫作品展,亦因而告取消,另訂日期再辦。 伍彝生老師在藝術界享負盛名,亦享家庭樂,共育有兩子勝然、勝濤及兩女惠瓊、惠嬋,孫女妙玲及兩男外孫蔡建軍和陳鵬飛、四外孫女蔡碧橋、珍甜和珍卿及陳麗慈,媳李瑞玉與王靜敏及婿蔡明與陳仲智,三代同堂,盡享兒孫福,今年2月伍彝生老師80大壽,學生為伍老師在金王朝酒樓設下壽宴,而加國哈珀總理、安省公民及移民廳廳長陳國治及烈治文山市市議員陳文輝亦分別頒發嘉許狀,以表揚伍老師在推動中華文化藝術的貢獻,現今不幸病逝,其家人及華人小區都感婉惜。
伍彝生於2005年9月7日創立墨韻琴聲館書畫會,並註冊為非牟利團體,現任會長陳漢忠、主席梁燕萍、委員趙群勝、鄧寶珠、梁嘉慧、梁鈞樂、林月鳳、郭儒禎、吳美梨、李嗣強、陳叔善、林樹、黃雅雯、李衛華、陳寶文、王美寰及黃慧琳,各人對伍老師逝世都深感悲痛,而原訂於本週六舉行的會員作品展亦告取消。 伍彝生老師為廣東臺山海晏人,少時家貧,生逢亂世,飽曆風霜而無所懼。自幼立志,發奮圖強,勇於不斷嘗試,自力更生。伍彝生老師沒有進過美術院校,而主要靠自學和個人體晤步入藝壇。傳統大師和大自然是他學習的榜樣,他虛心臨摹過不少傳統繪畫大師的作品,不過他在“實臨”和“意臨”之間主要側重於後者,也就是說他更注重對傳統大師藝術創造精神的心領神會,而不拘泥于古人的技法。與此同時,他認真鑽研過包括“六法”在內的古代畫論,尤其對繪畫形神關係的理論更謂關注。他長期受嶺南畫風薰陶,專心致志地獻身於描繪孔雀。他十分重視師法造化,重視觀察與寫生,研究孔雀的形態與神態,掌握其造型要領。 伍彝生之所以能在雅俗之間處理得當,且遊刃有餘,全在於他長期積累的藝術修養。他醉心于古畫的熱情,他陶冶於名山大川的樂趣,使他獲得充足的視覺經驗和豐富的精神享受。他的足跡遍及歐、亞、美、非各國。對各地的風光人情和綺麗景色流連忘返,默記於心。他的興趣廣泛,除繪畫外,在音樂、攝影、奇石、盆景、日本錦鯉和鳥雀觀賞等方面,均細心體會,有獨到心得。他自幼習素描、學油畫,長期在花鳥翎毛與山水領域研磨與創造,逐漸深入領悟藝術創造的原理,這自然地流露於的筆端。豔麗而還媚俗,富貴而有氣質,可以說是伍彝生創造的孔雀畫的重要特色。
伍彝生所畫的有產於中國、日本等地的綠孔雀,還有生活在印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各地的藍孔雀,對世界其他地方活動的白孔雀也有所涉獵。他根據各種類型孔雀造型和色彩的不同特徵,悉心加以描繪,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在注意整體效果的基礎上描繪細節。頗有意思的是,伍彝生在背景空間處理上常常用兩種方法:抽象的背景空間或大自然的背景空間。抽象空間主要以大片空白做背景,只用簡練的筆觸點出樹木、山石等,暗示出孔雀的活動環境;而把孔雀放在大自然的背景空間中描繪。 伍彝生是多面手,能工能寫,除花鳥外,人物、山水也精。他筆下的人物生動,他喜愛在水中自由遊動的魚,他擅長畫荔枝,一幅幅的荔枝圖章法嚴謹,筆法有松有緊,墨與色相互襯映,格調清新。他的山水畫風格古樸,自成一體。 伍彝生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就有作品參加世界各地舉辦的各類藝術展覽,而自1972年在香港大會堂正座二樓舉行個展以來先後在香港、廣州、北京等地舉辦個人展覽。他還設館收學徒,孜孜不倦地傳授繪畫藝術。他創造的獨樹一幟的孔雀藝術,受到人們普遍的好評和熱情的讚賞。
Click Here to See Other Hong Kong/Guangdong Paintings
Click Here to See Other Paintings
Click Here to Go Back to Homepage